刺痛老板,企业的七个弊病
改革开放几十年来,中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,国内企业也有了不小进步,冒出了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,但横向对比下来,国内企业还有不小差距,也存在各种问题和弊病。
作为一名企业管理咨询顾问,我经常接触和研究各类型企业,也深度服务企业成百上千家。归结起来,国内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弊病,简要剖析之以供各界参考。
弊病1:企业追求规模和排名,不注重做强做实
在国内文化观念里,“大”字很受欢迎,如:我泱泱大国、我大中华、我大上海、拜见大人、高大上等等,无不凸显“大”的重要性和受推崇程度。
当下,国内企业对规模和排名甚为看重,如:中国500强企业,行业十大品牌等,一看500强企业名单,不少企业除了规模大还真没别的,没什么核心竞争力,还真跟强扯不上关系。如:HD地产、BGY地产等,高峰期经营规模数一数二吧,一遇到地产下行,就马上不行了,企业追求大而不强、虚胖一个,不注重做强做实,稍有风浪便死翘翘。
其实,企业各有各的活法,大的有规模,小的较灵活,大的或亏损,小的还滋润,未必企业大就是好,企业能做强做实,能清晰定位市场、服务客户、创造价值、持续成长的就是好企业。企业未必要去做第一,能做成唯一也挺好!
弊病2:热衷于外部政商关系,不注重组织建设
由于企业追求规模和排名,所以需要更多资源(如资金、政策、优惠等)来支撑企业扩大规模,而想要获取更多的资源,需要跟掌握更多资源的政府部门搞好关系。
企业要处理好政商关系,必须要花费企业老板及高层很多时间去应酬,哪有多少时间去解决企业内部的问题(如组织建设),忙外顾不了里,忙前顾不了后,即使整合来了资源,要到了政策,却企业内部出不了成果,打不成经营目标。
某公司老板喜欢搞政商关系,通过公关努力在某地购买了一块地,低息贷款、拿了优惠政策,建了个工业园区,本来想大干一场的,却不想主要的几家竞争对手纷纷做了大动作,有的采用了新技术,有的挖到了厉害人才,有的升级了营销模式,搞得自己市场下滑很快,骨干人员纷纷流失,公司一盘散沙、随时崩溃,该老板失去了信心,只好转手园区。人家一看他这园区建好才1年就转手,估计这地方风水不好,算了!这位老板在这个项目上直接亏损达5000万,从此也一蹶不振,淡出江湖。
弊病3:企业热衷于IPO上市,未必对公众负责
人们评价企业(老板)是否真正成功,通常有三个指标:1、敲钟(IPO上市);2、上台领奖(CCTV年度人物);3、跟领导出国(主席商务团),这三个层次也是众多企业老板的梦想。当然,企业IPO上市有不少好处:可以募集资金来发展企业,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,商务投资活动有更多话语权等。因而,国内企业普遍希望能IPO上市。
然而,有很多企业IPO上市后,大股东变现了、业绩不增长了,创业团队没动力了,甚至股票ST退市了,更严重的有的上市企业财务做假,忽悠广大投资者,对公众毫无责任心。
如:某光电上市企业,IPO套现后不思进取,后因连连亏损被ST和退市,企业老板不以为然。大老板拉上原班人马又搞了一家光电企业,准备再次IPO,又来圈一次钱。这样的公司上市,对公众毫无责任,对社会有什么价值?
弊病4::多品牌多产品化运作,缺乏做精品思维
不少企业为追求经营规模放大,纷纷采用多品牌、多产品模式运作,以累加式思维来获得经营规模的快速放大。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,多品牌多产品化运作未必真能做大规模,有可能你几个品牌加起来还不如人家一个品牌,做了产品一堆不如人家一个爆品。
比如汽车行业,国内的汽车C厂SUV车型做得不错,就围绕SUV车型搞出很多子品牌来,H系列、武器系列、猫狗系列,狗还分大狗、二狗、田园犬、哈士奇、牧羊犬等,又从油车到电动,多得连他们内部人都分不清楚了。还不如人家老外T品牌,专做电动SUV,一个摩多Y、摩多3就够了,不论从量、从利角度就秒杀C厂。
企业多品牌多产品化运作,增牌增品未必能增量增利,运作的品牌和产品越多,耗费企业资源和精力越多,多线出击毫无重点,还不如集中精力谋求一点突破,打造精品冲击市场,持续发力势如破竹。此类案例并不少见,一粒金属纽扣就能做100亿的生意,一个苹果手机卖出上亿部,可见精品战略打法的厉害。更何况在产能过剩、产品过剩的时代,消费者对普通产品无感,更喜欢体验好的精品。
弊病5:喜欢搭平台截流收费,不重视消费体验
平台思维及运作自古有之,“此路是我开,此树是我栽,要从次路过,留下买路财”,便是生动诠释。不少企业常把平台思维挂嘴边,动不动要做平台,利用互联网思维搭建平台,砸钱引流、聚粉,先免费、后收费,利用平台吃粉丝、消费者、供应商一辈子,甚至还空手套白狼,羊毛出在猪身上,狗来买单。一旦平台做大之后,便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,欺压快递小哥、消费杀熟…… 什么都干得出来,哪还管你消费体验呀!
平台型公司例子很多,就说养车服务平台某虎吧,以前感觉挺好的,直营店、加盟店开了一批之后,心思走歪了、动作变形了。以前去店面保养吧,感觉是店里是真心为车主服务,现在则是为赚钱不择手段,本来你是要换个小件,店里忽悠你换个总成,有的甚至偷偷把你零部件弄坏点,好下次再吃你一次!初次消费者选择门店时,一看都是5星好评,实际上这些评价都是店员帮消费者评的,呵呵。
再比如某虎平台的整车喷漆服务,收费大约是5400元,可能你去4S店喷整车活动价还只要3600元,某虎平台和门店黑吧?如果你勤快点,刷下抖音和小红书,可能本地某喷漆厂整车价只有2400元,还别不信,身边有朋友已经喷好了,效果比某虎门店交付的还好。后来,喷漆厂内部人透漏,你们在某虎平台下单时5400元,他们有门店拿到我厂里喷只花了2400元,3000元差价是给平台和门店的,懂了吗?消费者到厂里喷漆,质量承保3年,效果杠杠的,难怪喷漆车间忙不停!
砍掉中间商(包括平台和低值门店)、让利消费者已成为趋势,从近期各平台生意下滑及其背后投资方撤退可见一斑。各工厂/车间通过自媒体直接链接消费者,对接需求、针对服务,质量有保障、体验也不错。从传统的渠道网络/平台模式,到F2E、C2M模式,消费者感受到了更多价值,而支付成本更低、消费体验更好,这就是商业进化的力量。
弊病6:经营风格上谨慎求稳,缺乏创新和冒险
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,受传统文化因素影响,人们思维和行事风格上普遍求稳,中庸之道盛行,浪费了成本、降低了效率。在当今众多企业里,一些老板的决策过于谨慎,不敢冒险,而在经营及管理上又创新不足,因而缺乏发展后劲,难以持续成长。
你看人家特斯拉老板马斯克,你以为他是电动汽车公司老板吧,其实人家做电动车是副业,主要是发射火箭和卫星,他的公司叫space X,牛逼吧?那是因为马斯克是个富有冒险精神和创新基因的企业家。
不是说国内没有原创式创新和冒险精神的老板,是真的不如漂亮国的多,这也是人家世界很多创新的东西源自漂亮国的缘故,真的是因为商业环境和文化氛围不同!
弊病7:老板喜欢做个人英雄,忽视体系化运作
不少创业成功的老板,喜欢过去的靓丽光环,喜欢被人跟随崇拜的感觉,喜欢做个人英雄!喜欢掌控公司一切,喜欢公司离开自己就不转的感觉!
随着业务的增长,如果事事还得靠老板,那老板终究得累死呢。再假设一下,假如老板要去北极旅游1个月,企业怎么办?或者老板突然出车祸离世,员工怎么办?或者老板因身体原因,急需把企业交接给子女,子女又不是企业的英雄,该如何顺利接班?这种种情况下,企业猝死的情况很多!做企业不是做生意,企业安危不能寄予一个人呀,英雄一倒下,企业也垮台,估计也不是企业老板所期望的吧。
企业如何健康和持续发展呢?还得要构建企业体系,打造优秀团队,铸就优势品牌,这样才能支撑企业持续成长。老板如何从个人英雄主义到企业体系化运作,值得每一个期待企业持续发展的老板和员工深思。
创业和管理企业是一件复杂的事情,要把一家公司经营好更是不易,让我们一道共同关注企业成长。企业是社会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,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众多,我们需要在经营环境、战略抉择与管理运作间有良好协同,方能推动企业持续成长。
期待更多企业能学习先进经验,努力去除弊病,老板努力精进,企业持续成长!
上一篇:如何做区域市场分析?